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内容设置与模式选择


孔令丞 王晓光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上海:200237


【摘 要】对国际贸易专业从事双语教学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培养国际型贸易人才的现实需要。在现有教学水平和办学条件下,针对课程体系中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不同要求,应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满足学生准确理解理论内容和熟练操作实践业务的要求。

【关键词】国际贸易,双语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


就目前而言,国际贸易专业的双语教学已经脱离了“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科目知识来达到掌握该语言的目的”[i]的基本目标,而直接将“两种语言”默认为“中文”和“英文”,其目标也从“掌握外语”而过渡到了培养专业实践能力的一种必需。这固然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说英语的国家是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地的现实背景,[ii]以及英语是我国使用最广泛的外语的现实原因。但就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而言,语言种类的认定和教学目标的转变,却是基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务实性这一最基本的需要出发的。就我国而言,从事进出口的业务工作,英语是使用最频繁的一种语言。脱离了英语,对进出口的业务规则和流程的理解和实际操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纯粹英语的教学模式,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和教师的语言和专业能力要求,从大面积角度来看是目前无法满足的。因此,只有选择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掌握专业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的双重要求。

一、双语教学的必要性论证

国际贸易专业的系列课程是专门针对国际贸易所涉及到的有关理论、规定、规则、流程等相关内容的专业课。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领域,各种国际经济的理论与实务、政策与法规、习惯与惯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贸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责任与利益,等等,对国家、行业与企业的国际贸易战略与实施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这些理论指导和规则约束下所产生的交易流程,如:交易合同的磋商、订立、履行,以及在这些环节中所涉及到的一系列关于品质、数量、包装、价格、运输、保险、支付、检验、索赔、仲裁、不可抗力……的国际规则和法律规定,这其中包括适用于传统货物买卖领域的买卖合同公约、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国际货物运输领域的三个提单公约、约克·安特卫普规则(The York-antwerp Rules),国际支付结算方面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I),以及适用于新兴领域的联合国电子商务和电子签字的示范规则,等等,基本上都是用英文加以阐述的。尤其是交易流程的各个环节,包括所有的贸易磋商、贸易谈判、合同履行、贸易维持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等诸多问题,都需要使用英文进行交流才能得到处理。可以说,在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践领域,不会用英语处理贸易领域的相关内容,对业务环节的操作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此外,随着中国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国际贸易总量处于加速增长的趋势之中,贸易结构也处于加速变动之中。尤其是货物贸易,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而中国的贸易顺差也极有可能在2007年成为仅次于德国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国。[iii]全球化趋势首先体现在淡化贸易、商务、金融和知识产权等各项规则和规定的国内性,突出国际性,与WTO规则保持一致,消除各成员间贸易规则和规范的冲突。但在数量最大的货物贸易领域,中国却成为了受技术壁垒和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除了我国的国际贸易在创新环节、营销能力和品牌建设等领域的“三弱”现象突出的原因以外,也有很多是由于不了解相关的国际规则和规范及其变动状况而造成的。同时,我国的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也在高速发展。未来的国际贸易专业领域方面,已经超越了传统上对货物贸易环节按贸易规则操作的能力要求,而是更多地向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国际合作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国际贸易的实务领域,会需要越来越多的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实务操作、国际营销、商务谈判、国际交流的人才。他们不仅具备广博的国际贸易知识,而且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能以全球的视角去分析贸易发展趋势、研究贸易规则的合理性、发现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为此,变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方式为双语教学方式,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国际型贸易人才的现实需要。

但在国际贸易专业能力培养所涉及到的理论内容和实务技能方面,其相关的概念理解、名词诠释、理论讲解、规则解释、逻辑推理、模型推导等等一系列的知识点,纯英语讲解对国内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英文水平都要求太高,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和教师而言,还无法满足这一需要。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双语教学中两种语言的不断切换和有机融合的优势,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会如何运用第二外语进行业务操作。而引进外籍教师或采用中外合作教学模式,一味地照搬“原汁原味”的原版教材和聘请外籍教师,在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无法在全部学生中大范围实施,只能循序渐进地推进。因此,在目前满足需求的条件约束下,上述知识点的掌握具有很多难点,使用母语进行解释,不仅能使教师达到深入剖析和透彻讲解的目的,而且也能使学生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尤其对于一些难度较大但又相对重要的知识点,母语的讲解就显得更加必要和有效。学生只有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在应用英语进行贸易实务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正确地辨识贸易双方的损益状况、权利分配和义务内容,也才能在对外贸易中更好地把握好自身的利益所在。

因此,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中文对相关理论和业务环节的内容、方法、规则等知识点进行讲授,能满足在现有国际化办学条件没有完全具备的条件下,是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有关内容和方法的最好选择。可见,在《国际贸易》系列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能够达到既使学生理解相关内涵,又能用英语处理具体实务各环节的操作。其可行性与实用性是其他讲授方式所不具备的。

二、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在国际贸易专业从事双语教学是否具有可行性,需要从教师和学生是否具备所应具备的能力进行分析。一般而言,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有很好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因为对于许多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各种谈判和最新变动的规则,无一不是用外文拟就,更多地是使用英文。中译本毕竟存在数量有限、时间滞后、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语言能力约束和个人用词偏好而产生的无法准确反映原文本意等问题。并且新达成的法律、规则以及贸易争端解决案例等还在不断公布出来。研究与教学人员如果不跟踪这些最新发展动态,不但无法从事研究,也不可能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不具备相当的语言能力,是无法理解原版文件的内容;而不具备一定程度的专业能力,也无法理解这些最新的变化对贸易双方所产生的影响和未来的贸易走向,更无法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因此,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就语言能力要求而言,必须具有英语专业大学本科以上、或与之相当的能力;就专业能力而言,从事研究必须具备与国际贸易相关的专业的硕士或以上的学历、或与之相当的能力要求。这样,从事该专业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时,才能通过大量阅读相关英语资料,来了解和分析国际贸易领域中的最新动态。

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还应该能够针对学生的专业理解力和语言能力,正确辨识哪些内容属于逻辑上的分析难点、数理上的推导难点、理论上的理解难点,并由此确定中英文的讲解和阐述的语言结构。也就是说,他需要确定哪些内容用英文描述、中文讲解?或反过来教学;哪些内容需要用纯英文讲解?既然国际贸易专业的双语教学是从务实性的角度出发的,因此,建议理论部分的逻辑分析与数理推理等内容采用英文阐述、中文讲解,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难点的准确掌握;实务部分的操作方法与表达方式则应更多地采用英文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可见,对于理论性强的内容,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应偏重专业能力;而对于实务性强的内容,对教师的要求则偏重语言能力。因此教学能力因理论性和实务性内容的偏重程度不同而应有所差异。

对学生而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都必须符合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的基本要求。对专业能力而言,学生应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在英语能力方面,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与此相对应的能力是要具有英语六级的相应水平。具备这种能力的学生,应该是大二第二学期(含)以上。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也正是在这段时期以后才开始开设专业课。此时,学生已经具备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施以双语教学无疑可以收到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教师和学生的相应能力达到上述要求,那么就具备了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三、内容体系设置与教学模式选择

鉴于该课程双语教学所具有的务实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按照国际贸易的习惯做法、贸易惯例和法律常识处理相关实务问题,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同时具有熟练使用英语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国际交流、处理贸易业务、推进国际合作的综合能力。

而课程体系就应针对这些综合能力培养进行设置,针对师生各方能力的要求和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来设计与之对应的教学模式,从而收到最佳的双语教学效果。

1.双语课程设计

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具有政策性、策略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特点,而且它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所以要求我们的同学不仅要掌握国际经济理论与政策、进出口业务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还要熟悉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地理、国际商务谈判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我国政府一定时期内的外交与外贸政策,以及我国有关的对外贸易法律、法规和习惯做法,以便将来能够在对外交往中灵活地运用各种政策、策略,技巧与手段。因此,课程体系的合理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国际贸易综合知识和实际操作指南。

鉴于上述的需要,课程体系设计为:

1)基础知识系列:《国际经济学》或《国际贸易概论》、《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金融》、《跨国公司概论》等;

2)政策法律系列:《国际商法》、《国际贸易法》、《知识产权法》、《WTO规则》、《世界各国的贸易政策》等;

3)业务实践系列:《中国对外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经贸英语阅读》、《外经贸函电》、《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商务谈判》等。

在上述核心课程体系中,还可以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学生的能力与兴趣,附设一些专业选修课供学生选修。如:《国际商务交际与谈判》、《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政治与经济关系》、《海关报关业务》、《国际招投标实务》、《外贸运输与保险》、《电子贸易》、《外贸单证制作》、《技术贸易》、《服务贸易》、《经贸英语阅读》、《国际商务学》、《国际投资学》、《国际会展实务》等等。以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和讲座等,将自己的研究内容与学生的能力培养相结合,形成本科生创新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

2. 教学模式与教材选用

就双语教学模式而言,许多文章都引用沉浸式、保持式和过渡式这三种模式,或这三种的不同程度的组合。[iv]所谓沉浸式就是指使用纯英文进行教学的模式,从而达到熟练使用第二语言的目的。保持型则是部分学科使用英语教学,部分学科仍使用中文教学的模式,从而达到使母语得到保持的目的。过渡型是对学生从使用中文教学逐渐过渡到使用英文教学的模式,从而完成从母语向第二外语的过渡。

这三种双语教学模式实质上是对学龄儿童的母语与其居住国语言不一致产生的教学要求,最早来自于加拿大魁北克的母语为法语的居民受教育的要求。但对于我国的大学生而言,上述三种模式的教学目的已经完全与其来源无关了。我们可以攫取其形式,仍然采用上述三种或三种的组合,来讨论双语教学针对不同课程系列和教材选用方式应采取的模式。

目前所使用的教材中,有大量的纯中文或纯英文原版教材,但比较缺乏适合双语教学的中英文教材。可以针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状况,采用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方式:

①英文原版教材,英文课件演示,纯英文讲授的沉浸式教学模式

这种方式主要针对那些具有国际化办学条件的学校或专业开办的。目前,许多学校都在与国外的一些大学合作办学。或者,在一些具备教学条件的专业中以设立国际班的形式,对一些英语较为突出的学生进行选拔,然后对他们实行纯英语的教学方式。此外,相对于业务实践系列的课程而言,由于其实务操作性强,国外在此方面的实践操作流程具有更新快、创新度高的特点,并且有关的贸易实务与国际结算中的单证在国际商务实践中均采用英文表述。因此,鉴于此类课程的特点,适宜采用沉浸式模式。而对于理论基础系列和政策法律系列的课程而言,由于具有讲解和理解上的难度,因此可以采用保持性或过渡性的教学模式。

②英文原版教材,英文课件演示,英语讲授、中文补充解释的保持式或过渡式教学模式

鉴于基础理论内容中的定理、定律、原理、概念,及其逻辑推理和案例讲解,这些方面纯英语的讲解和理解都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可以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使用纯英语的课件演示,但需要穿插中文解释的方式。对于法规政策系列的课程而言,许多学校的相关专业多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也是英美法系国家法学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它强调通过具体案例讲授引出相关法律规范,因此经常会在教师讲解一个案例后,采用课堂辩论的形式互相交流。这对教师和学生的英文水平都要求颇高,其目的已经超越语言学习、业务实战和技能培养,将教学目标放在培养学生的业务技能方面。因此,这一系列课程的教学模式可以主要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课件演示,英语讲授、中文补充解释的保持式或过渡式教学模式。

对于尚不具备国际办学条件的学校或专业来说,三个系列的课程体系均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

③中英文双语教材,中英文课件演示,中英文讲授的准过渡式教学模式

所谓准过渡式,就是从使用较少的英文讲解,逐渐过渡到使用较多的英文讲解。针对目前国际化办学的条件不同,可以在不具备条件或师资总体力量较弱的条件下,对教师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将英文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研究能力较好的教师配置在特别需要沉浸式教学上;而将英文语言能力较弱但专业研究能力较强的教师配置在那些可以使用过渡性或准过渡性的教学上;将两种能力均较弱的教师配置在双语教学要求较低的课程教学上。后两种教学模式的选用,选择中英两种语言编写的教材,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尽管有许多学校编写了国际贸易专业的双语教材,但系列教材比较缺乏,并且,结合自身教学条件和学生能力而有针对性地编写的双语教材更为奇缺。从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务实性目的出发,双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使用英文处理贸易领域的相关实务。由此,越是实务性较多的内容,采用纯英文的沉浸式教学方式就越是重要;越是理论内容较多的课程,过渡式或准过渡式的教学模式就可以适当采用。在缺乏自编教材的情况下,推荐使用教育部高校工商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双语教学推荐教材。

3. 教学团队建设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教师队伍中,大多数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英语语言能力强的教师总体上缺乏专业上的系统训练;而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师又在总体上缺乏双语课程所需要的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因此,双语教学过程中,每门课在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语言能力在结构上进行合理配置,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为这两类不同的教师提供各自所需要的能力培训。

对于双语教学环节中的不足,教学团队建设需从团队成员互补、专业知识提升、语言能力提高、教学技能完善、学术研究深入等多方面,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与提升;尤其注重对专业能力相对较强而英语水平较差的教师进行语言培训,对英语水平较好而专业能力相对较差的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加强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无疑可以使团队成员达到优势互补式的提升效果。

此外,在团队中最好要有一至两位的外籍专业教师,对教学团队中的所有成员进行专业化的语言指导。在课堂教学方面,最好与外籍交流教师同堂上课,或同上一门课,以对某些难度较大的理论内涵、概念理解、逻辑推理等用中文为学生讲解,同时也能有效提高英文水平。此外,通过各种途径派团队教师到建立了交流关系的国外学校进行讲学,也是一种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之一。

4. 教学的互动模式

无论设计那些教学内容体系,也无论选择哪种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都是提高双语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经常采用的是对答式、讨论式和协作式等互动方式。但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而言,应特别强调采用模拟式、情景式和辩论式等互动模式,能够达到其他互动方式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所谓模拟式就是让学生模拟进出口业务的流程。将学生分成由五人组成的小组,每两小组组成一对贸易对象,模拟贸易双方完成整个买卖过程所需要处理的全部业务内容。所谓情景式就是让学生针对不同的贸易方式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某一个小组扮演购买方,而另一方则可以选择诸如国际招投标、三来一补等多种贸易方式的另一方,从而达到实习多种贸易方式业务流程的实际操作。而辩论式是教师预先设计好一种贸易业务的操作方式,每两组学生组成正方和反方,要求两组学生对该业务操作方式提出自身看法,并用英文就相关的利益、风险和责任提出辩论意见。或就一个既定的贸易专题进行辩论,各自阐述对这个专题的处理方式和阐述该处理方式所能达到的效果。这种模式难度相应要大一些,但这种方式的灵活性较大,尤其在如何开拓国际市场方面的问题上很有建设性,能够使学生创造性的应用所学知识。老师在其中起着评判员的作用,对小组的辩论过程进行引导并对辩论结果进行评论和总结。这些方式不仅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也因其实用性强的特征,会在互动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业务实践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The Content setup & the Pattern Choice about Bilingual Teaching on International Trade Specialty

Kong Lingcheng Wang Xiaoguang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Trade, School of Business, East China of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7


AbstractBilingual teaching on the stude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specialty is practical demand to cultivate persons with 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under the globalization trend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emand of the theoretics and practice in the course system, we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corresponding teaching pattern in order to achieve understanding theory correctly and dealing with operation professionally.

Key WordsInternational tradeBilingual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teaching pattern.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孔令丞,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教授。

王晓光,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副教授。

i[] 卢丹华,双语教育的实质、有效性和不同的教学语言,《全球教育展望》,20042

ii[] 菲利普··阿特巴赫1,·莱特.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景展望:动因与现实高等教育研究.,2006 No1. Vol1.27, P12-22

iii[] 于广洲今年中国贸易顺差可能世界第一,中国经济发展高层论坛2007.8.18 http://www.sina.com.cn

iv[] 王旭东. 关于双语教育的再思考[J/OL]. 中国双语教育网, http://www.bilingual.com.cn,2005.









作者联系方式:孔令丞:电子邮件:konglingcheng@yahoo.com.cn

电话:021-64253106o);手机:13564237137